学校首页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党群工作  新闻动态  学院招聘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动态>>正文
 
 
深化“三全育人”,探索构建专业思政教育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筹)与材料工程学院举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讨会
2018-07-06 15:45 马克思主义学院(筹) 

2018年7月4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筹)与材料工程学院就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探索构建材料工程学院三个专业的“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体系,共同组织召开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讨会。会议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举行,两个学院的党政领导、教研室负责人和部分骨干教师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亚梅主持。

吴亚梅院长首先与大家一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指示精神,介绍了我校开展“三全育人”、“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工作的前期探索。并就本次研讨会主题——思政课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如何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育人与专业课程的隐性育人有机融合、协同共进,是“课程思政”建设路径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进行了引导发言。会议从“方向、责任、担当、纪律”几个关键词入手展开讨论。

材料工程学院邱士安院长谈到,思政课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专业课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在课程中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同时改进专业课教育教学方法,注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促使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养成,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邱士安院长还说,材料工程学院欢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走进材料工程学院,把“三全育人”的思想和立德树人的意识根植到教职员工的心灵深处,把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的措施、方法武装到专业教师的头脑中;希望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共同构建实践环境、共同落实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破解教育部陈宝生部长讲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到,原因是内容不适应需要,“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难题。

材料工程学院刘娟书记谈到,不断推进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一定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在教学理念、教师素质提升、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创新发展,积极思考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路径。

与会教师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基于各自的教学实际,探寻“两课”深度融合可行性之法,交流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改革理念上,就是要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树立“三全育人”核心理念,发挥教育合力作用。二是改革思路上:就是要不断探索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机制激励,探索我校“课程思政”路径,明确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三是教学内容上: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根据不同专业,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合二为一,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四是实践教学上:依托思政和材料学院教师,利用校内外思政课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专业课实习企业等平台,利用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等契机,全面促使思政课和专业课的融合,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拼搏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吴亚梅院长总结了与会教师的发言,并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思政课教师要深入了解相关专业发展历史、当前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结合专业教学理念,互相学习,并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二是专业课教师要将育人理念渗透到专业课程中,通过不断丰富课程的思想教育内涵,让学生们不断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和国家需求,要更加延伸出知识背后的精神力量。三是建立“两课”教师交流研讨常态化机制,开展经常性的教改研讨活动;四是以实践为平台,重点发挥实训、实习的示范性作用,将思政育人理念融入社会实践,在“手脑并用,学做合一”校训的指引下,做“两课”真切融合,促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三全育人”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研究中心。

(撰稿:胡煜;审稿:吴亚梅)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03-2020   成都工业学院 建议使用IE6.0,1024*768以上浏览

地址:花牌坊校区:成都市花牌坊街2号(邮编:610031),郫都区校区: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二段1号(邮编:61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