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公布了2024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省级评选结果,由成都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选送的四项作品脱颖而出、再获佳绩,分别获得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同时,在此前进行的教育部评审中,1项作品获全国一等奖,彰显了我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卓越成效。
由我校张煜林、邓若玉、贾玉英老师指导的《又见山河》荣获教育部全国一等奖、四川省特等奖。该作品聚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三章第一节内容精心制作展示。我校冷婧、杨焰、刘人源、蒋婷、邹敏、袁炜杰、李雅慧、赵博、郝泽、王俊陵、史居宜、薛清程十二位同学积极参与,作品取材于团队三线主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在资阳市博物馆的实地考察中,通过对三线建设相关藏品的深入研究,获得了影片创作的丰富素材。这些珍贵的书信和日记本,作为历史的直接见证,为团队提供了灵感源泉,展现了三线建设者在艰苦环境中的不屈精神和细腻情感。团队成员将个人感悟融入影片,深入挖掘藏品背后的感人故事,力求生动、立体地呈现三线建设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由我校唐雪松、陈江麟、刘学美老师指导朱君婷、喻德龙、赖城汛、王一、刘艳红、罗建杰拍摄的《坚持群众路线,绘就乡村振兴图》荣获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省级二等奖。该专题内容选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本专题利用成都市战旗村坚持群众路线,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教研培训转型升级,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从哲学的角度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路线。
由我校唐雪松、刘学美、陈江麟老师指导史居宜、王一、刘艳红、赖城汛、曾佳怡、朱馨悦拍摄的《青春助农——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荣获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省级三等奖。该专题结合学生关注的就业困惑,解答学生怎样将自己所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问题。通过讲述战旗村把握新机遇,充分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讲清楚大学生怎样利用自己所学,助力农村提升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由我校李佩文、詹韵秋、刘艺老师指导的《“星”火燎原铸核盾,科技自强辟新天——从“两弹一星”到“核能综合利用”,阔步在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上》,荣获四川省三等奖。该作品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七章第三节内容精心制作展示。我校李桑莞、许小佳、王络、胡文宇、毛子毅、李静灵六位同学积极参与,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安徽考察等重要讲话和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等重要时间点,走进“中国两弹城”,引领青年感悟我国核科技事业发展历程,解答为何要走科技强国路、如何唱响科技强国战歌、怎样实现科技强国梦等问题。引导青年紧跟潮流,通过阐释《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躺平为什么行不通?”,树立正确价值导向,谱写科技强国篇章。
上述获奖作品是成都工业学院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和2024年6月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始终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推进思政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聚焦青年学子关切的社会议题深化理论研究,着力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深厚家国情怀和强烈使命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先锋,通过强化“大思政课”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双向发力,以培根铸魂的实际成效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作出更大贡献。
(撰稿:李佩文;审核:李曲、邓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