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党群工作  新闻动态  学院招聘 
   
当前位置: 首页>>党群工作>>党建园地>>正文
 
 
【喜迎党代会•砥砺奋进的五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凝心聚力谋发展,笃行不倦求卓越
2018-08-08 14:27 马克思主义学院(筹)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曾指出“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成为我们高校的鲜亮底色。要下大决心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要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不可推卸的责任。成都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筹)是按照中宣部、教育部的要求于2018年4月设置的一个独立的二级学院,由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发展而来。经过几年的积淀和发展,学院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成果逐渐丰硕,有力地促进了成都工业学院地方高水平特色应用型大学建设。

一、坚持问题导向,以有力的举措深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责任田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学院将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政课教师的首要任务,始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多次组织教师学习交流,深刻理解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一是深入研究教材,在参加2018版新教材培训的基础上,要求教师集体备课,头脑风暴,将教材语言转换为教学语言,不断增强理论说服力;积极开发教辅材料,编著了《新编形势政策(2017年版)》,和社会实践辅导教材,其目的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党的政策和主张,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着力解决大学思政课与中学政治课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帮助教师把教学重点难点讲深讲透。二是开展集体备课,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堂教学。制度化推进集体备课会,院领导全程参与,学院教授委员会、二级教学督导共同讨论,“备理论”“备学生”“备热点”“备教学方法运用”,遵循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特点,将党的创新理论有计划、分专题地推进课堂,根植于大学生思想深处。三是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让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学院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院工作突出位置,注重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制定了《新进教师管理制度》、《兼职教师管理暂行办法》、《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等多项制度,引导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让教师想教好、能教好的工作机制。聚焦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构建了“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育方案。2017年以来先后引进了博士2名,硕士4名,优化了教师年龄结构,充实了教师队伍。四是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引入“超星”和“智慧树”教育平台系统。在“三位一体”理念下,各课程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划分“课堂教学”、“课外引导”、“课程实践”三个教学模块,分别对应实施“专题研讨”、“学生社团活动和大讲堂系列”以及“社会实践”等教学形式,力图实现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与课外辅导的有机结合。考核方式坚持过程考核与考试考核相结合,重过程考核。

二、坚持主动引领,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思政课“孤岛化”窘境,已经成为学院所有教师的共识。学院号召打破教研室壁垒,教师必须积极思考和实践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关系,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台,积极与专业院系协同,将思政课课堂教学延伸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着力增强学生学习意识,回归经典,发挥研究阵地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在厚实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的基础上,否则,空口无凭,难以服人。我们的求是共进学生社团,顺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追本溯源,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号召,由学院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为全校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时事热点的平台。2017年成立以来,理论社先后举办多次经典原著和社会时事热点研讨活动和协同参与了多次大讲堂。在社团的集体学习中,既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还有最新最热的国际国内时事动态。将经典著作与中央重要文件相结合,将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相结合,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理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新,是这个社团秉承的原则。

三、强化对象意识,精准发力,发挥宣传阵地作用。

当前青年学生的政治意识表达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成都工业学院这样一个以工科为主的学校内,95后以至于近两年就会入校的00后大学生更具个性,常态下政治意识淡化,有重大问题会集中表达,我们要主动适应青年新的需求。基于此,学院一方面通过学员的学生社团、网上调研了解青年的需求。针对关心的经典理论和热点议题,学员试点个别课程试行“翻转课堂”,即由学生轮流主讲,变传统课堂“你说我听”的灌输式为“我参与、我践行”的互动式、开放式,充分体现“我的讲堂我做主”的民主化、大众化特征。而学生们在一人讲、三人讲、多人辩论擂台的新型讲授方式中,学有所思、听有所得,通过老师的点评和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另一方面,学院特别重视对每年新入校的新生的教育培养,在新生的课堂上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教育主线,将党的十九大精神、每年的两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重要精神,融入到各次授课之中。在帮助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引导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四、强化使命意识,发挥实践阵地作用。近年来,学院将课堂理论传授与社会实践想统一,组织社团成员和学生代表围绕社会治理问题、红色文化开展调研,专业教师深度参与其中。先后赴建川博物馆聚落、陈毅故里、小平故里参观学习和调研。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国情的了解,逐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近两年,学院组织了师生理论宣讲团,由教师带领学生组成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宣讲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集体备课。宣讲结合当前时事热点和宣讲对象的实际情况,内容先后涉及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96年风雨历程回顾、追寻陈毅精神、国家领导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重要讲话精神内涵的解读等多个方面。

五、坚持融汇互通,以开放的视野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

《论语·颜渊》有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被提炼为“风行草偃”的短语,指的就是道德、文教、良好的风气对人的影响,就好像风吹过来,草顺势倒下一样。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处处、事事、件件、人人都可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就是要构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整体氛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不仅仅是象牙塔中人自问自答的“特殊使命”,而是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筑堤”的系统工程。做到“全程育人”,就要在大学生成长道路的每一个环节都架设起导航的灯塔,在其进入大学校门到步入社会的每一个阶段都铺设好寻梦的路标。做到“全方位”育人,就要在家庭、学校、社会乃至网络空间形成整体育人的强大合力,打通部门协同的“梗阻”,扫除家校互动的“死角”,不留网上网下的“盲区”,真正形成立德树人的有效合力。这一点,我们也一直在积极寻求突破,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学院微信公众号,将学习的重要性与校园的各大楼宇、道路名称结合起来讲,既给我们新生普及了成工文化,又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氛围。同时,针对网络社交平等、互动的特点,构建起“教师引导、朋辈引领、知行合一”的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组织思政课教师和社团学生干部为主体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主动触网、善于用网、借网育人,通过网络空间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发声发言,发挥专业优势进行释疑解惑。另一方面,充分发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以学院的“求是共进社”为核心形成辐射,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砥砺品格、朋辈相携、求是共进的新型育人机制。这样,突出了师生“双主体”作用,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空间。另外,我们还将兼职教师和部分辅导员纳入到我们理论课的教师队伍中,努力构建专兼职思政人员协调配合的大格局。

总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始终葆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鲜明意识与行动自觉,始终树立理论导向、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不断研究新情况、把握新变化、回应新问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在守好主阵地,畅通主渠道,引领高校文化发展之先的作用,真真实实地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全面助力学校高质量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双一流”建设,以优异成绩喜迎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03-2020   成都工业学院 建议使用IE6.0,1024*768以上浏览

地址:花牌坊校区:成都市花牌坊街2号(邮编:610031),郫都区校区: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二段1号(邮编:61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