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宗灵教授应邀作题为“高级别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经验与技巧浅析”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辅导员代表在德五楼3541参加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邓若玉主持讲座。
刘宗灵开篇直指人文社科基金申报的“第一战场”——选题设计。刘宗灵指出“题目是成功的关键”,针对青年教师常陷入的“题目宏大却难落地”困境,他以近三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据为切入点,强调选题需遵循“顶天立地”原则:“‘顶天’要求紧扣学科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立地’则需扎根地域特色或社会痛点。”
“格式瑕疵可能直接导致一票否决。”刘宗灵现场展示立项范本,解析技术路线图视觉化设计、参考文献权威性遴选等要点。针对选送赛道,刘宗灵指出“选对学科是关键,巧妙运用‘知识壁垒’优势,跨学科申报”。
讲座尾声,刘宗灵以“申报如耕作,既要仰望星空谋篇布局,更需脚踏实地精耕细作”寄语青年教师,同时提醒:“科研道路从非坦途,要以平常心对待申报失利,将专家评审意见视为‘免费精准诊断’,针对性地补短板、强根基。”
据悉讲座是“双融双促·铸魂育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素养协同提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科研能力培训,更是思想政治素养的淬炼,辅导员借科研提升理论深度,思政教师借实务经验优化课题设计,双向提升思想引领力实效。通过“研教互促”“角色协同”,推动两支队伍成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新时代铸魂人。
撰稿:张煜林;审稿: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