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作的两部师生作品《赤诚之光——以“两弹一星”之光铸爱国情怀之魂》《与党同岁、与党同行》,成功入选中国教育报“大学生爱国主义主题微视频征集推选作品”名单。此次成果的取得,不仅是学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突破,更是党委学生工作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展现。
作品《赤诚之光》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团队创作,辅导员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核心,通过再现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奋斗历程,诠释了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赤子之心。视频以历史影像与实景演绎结合的形式,将宏大叙事与青年视角相融合,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成为一堂鲜活的沉浸式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创作的《与党同岁、与党同行》,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以“同龄人的视角”回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通过采访不同年代的党员代表,展现个人成长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作品以“对话时空”的创新形式,激发青年学子对“入党初心”的深度思考,呼吁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书写与党同行的青春篇章。
此次两项作品的诞生,源于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深度协同。自征集活动启动以来,两部门统筹资源、优势互补,党委学生工作部发挥组织动员优势,广泛发动师生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思政课教学专长,提供理论指导与创作方向。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双导师”联动,将日常思政教育转化为鲜活的创作实践,实现了“课程思政”与“活动思政”的有机统一。
此次成果是“大思政课”建设理念的生动体现,通过整合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力量,打通了育人“最后一公里”。作品从策划到落地,始终紧扣“爱国主义”主线,既是对师生创作能力的检验,更是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的践行。
此次两项作品的入选,标志着成都工业学院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中迈出坚实一步。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部门协同、队伍融合,以更多精品力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撰稿:杜为宇;审稿:李曲、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