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紧密围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核心任务,通过分层推进会议部署、强化责任落实机制、细化材料整改规范,全院进入迎预评冲刺状态。学院领导班子带头压实责任,全员联动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方针,确保高质量完成评估准备工作。
1.关键人员模拟访谈演练
领导班子层面:聚焦学院立德树人机制设计,重点演练如何阐释思政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路径(如“大思政课”改革、红色资源融入教学等)
教师层面: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模拟访谈,突出课程创新性(如“一课一策”教学设计)及评估指标理解深度。
2.应知应会强化与材料支撑
通过学校编制的《审核评估教师手册》,重点关注访谈流程、课程思政要素、学院特色案例等内容,教师熟练掌握办学理念与改革举措。同步优化支撑材料,学院教学副院长牵头三轮交叉审核,确保访谈表述与自评报告数据链、逻辑链一致。
3.突出学科特色,创新访谈内容设计
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在访谈中重点展示思政课在全校立德树人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例如“数字赋能思政课”实践(如AI技术融入新思想教学、处理“大流量与正能量关系”的创新做法)。强调红色工业资源转化成效,如将三线红色文化纳入访谈案例,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的协同。
4.构建“评估-整改-提升”动态机制
模拟访谈中发现的问题直接反馈至教学大纲修订(如试卷分析结果用于优化命题科学性),形成即时纠偏闭环。
5.下一步深化方向
下一阶段校级层面将全流程模拟评估周,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仿真访谈,覆盖师生群体,检验应答策略的实效性。
学院后期也会将访谈培训中成熟的“磨课制度”“材料规范”固化为日常管理标准,推动评估成果向常态化教学转化。
学院通过责任体系精细化、演练分层化、内容特色化,将访谈环节打造为展示思政育人成效的核心窗口。其经验在于,以学科优势提升应答深度,以动态机制保障持续改进,为高质量通过正式评估奠定基础。
报送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人:杜为宇